企業名稱:河北信融典當有限公司
電話:0311-85299959
0311-85299888
郵箱:xinrong699@163.com
地址:石家莊新華區聯盟西路699號
網址: www.hyflfw.com
2月21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著力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9年來,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河北交通著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成果豐碩,持續向縱深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保障。
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持續完善
千年大計,交通先行。雄安新區交通從規劃起就堅持高點定位,緊扣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突出雄安新區樞紐作用,編制完成了《河北雄安新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等5個交通專項規劃,布局“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網格化普通干線公路網和“一干多支”水上交通體系。目前,京雄城際鐵路通車,(R1線)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雄商、雄忻高鐵已經開工,“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絡正在逐漸成形;雄安新區新建高速公路454公里,津石高速和京雄、榮烏新線、京德高速一期通車,容易、安大兩條普通干線建材通道投用,千秋之城“四縱三橫”交通大動脈全面打通。
堅持高質量建設,創造雄安標準。編制完成了《雄安新區公路工程標準體系》,67項標準全部高于目前國家標準;建設過程中,開展長壽命路面材料、設計與施工成套技術研究,大幅提高路面使用壽命;攻克超距雷達等關鍵性技術,京雄高速智慧照明系統安裝投用;開設自動駕駛專用車道,榮烏新線高速建設智慧化貨運通道;京德高速交通事故風險辨識系統完成實地測試……河北交通用質量和創新描繪出了“未來之城”的交通底色。
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優化
2月4日,作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要通道,京秦(北京至秦皇島)高速公路遵化至秦皇島段建成通車,京秦高速公路實現全線貫通,京津冀與東北三省再添快速聯絡通道。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全省通車里程達到8243公里,位居全國第2位,實現市市通高鐵,省會到北京1小時通達,省會與廊坊、承德高鐵直達。
互聯互通的公路網絡全面構筑,全省公路里程達到20.9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8326公里,位居全國第5位,實現縣縣通高速;打通拓寬京津“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連通干線公路達到47條、74個接口。
功能互補的津冀環渤海港口群基本建成,全省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246個,設計通過能力11.6億噸,吞吐量達到12.8億噸,分居全國3、4位,大宗物資運輸主樞紐港地位不斷鞏固;津冀港口集裝箱合作航線達到7條,占全省港口集裝箱總航線的十分之一,干支聯動的集裝箱運輸網絡加速完善。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打造功能完備的基礎設施,構建活力外向的海運網絡,構筑陸海聯動的發展格局。
一樞多支多點機場布局體系基本成型,邢臺機場竣工驗收,全省運輸機場、通用機場分別達到7個、19個。河北機場集團以委托管理形式加入首都機場集團,京津冀機場群主要機場實現一體運營、錯位發展,不斷加強安全、運行、服務等標準對接,推動運行協同化、管理一體化。石家莊機場空鐵聯運旅客占比保持在10%左右,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輻射能力不斷增強。
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
交通網絡更暢通,運輸服務更優化。河北交通建立了省部、省際和京津冀區域保通保暢協同機制,聚焦信息聯動,實時推送河北省核發通行證的進京運輸車輛信息,實現互通互認;聚焦政策協同,5次優化查驗流程;聚焦紓困解難,“一事一協調”解決各類不通不暢問題3376個;聚焦重點領域,持續保障能源、糧食、民生等重點物資安全高效運輸。
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實現全省覆蓋,并與京津等全國357個城市公共交通乘車刷卡互通。環京定制快巴運營,為通勤人員提供定制客運服務,目前開通廊坊燕郊、大廠、香河至北京國貿主線路3條、支線10條,惠及8.9萬人。
京廊、京保、京涿通勤高鐵相繼開通,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更加便利。推進集裝箱鐵水聯運拓展,2022年,開通多式聯運線路30條,建成內陸港71個,多式聯運集裝箱運量達到76.4萬標箱。
下一步,河北將聚焦建設交通強省,強化區域路網聯通,完善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交通強國試點建設;構筑更加便捷的環京津1小時交通圈,推進津興鐵路、北京地鐵平谷線河北段等項目建設,加快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跨界骨干道路項目建設;持續織密公路互聯互通網絡,建成密涿高速三河與平谷交界段、張涿高速西太路互通,加快首都環線高速承平段、張涿高速與北京國道G109新線高速連通工程。強化樞紐集群聯動,推動石家莊市與天津市聯合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構建“四港引領、多極聯動”的多式聯運綜合性貨運樞紐體系;強化與天津港集裝箱運輸干支聯動,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錯位發展、高效協同的津冀世界級港口群,優化區域協同航空運輸網絡,深化京津冀機場群一體管理。同時,提升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構建環京地區定制快巴通勤服務網絡,打造北三縣跨區域通勤客運先行先試樣板。持續推動道路運輸電子證照推廣應用,促進跨區域互信互認。